专门教书育人的老师,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总会更为上心些;但同时,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,高度的责任感也让他们很难不滋生出“控制欲”——而这种状况,他们往往也并不自知。
2016年3月,秦可给我发微信:“我回S市了,出来吃饭。”我刚回复说好,他又嘱咐我:“别发朋友圈,我妈不知道。”秦可初中高中都跟我是同窗,我们俩的母亲当年也是同学。秦可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,即将从南方一所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。见面后,我开玩笑:“怎么回事,3月就回来了,难道你毕不了业了?”秦可说:“工作定了,四中。”四中是我和秦可的母校,在S市教学质量排名能进前三,离他家不到10分钟车程。秦可这次回来就是为了签就业合同,办交接手续,开始入职实习。我替他高兴:“那很好啊,蒋老师他们听说你回来教书肯定很开心。当老师体面,离家也近,完美啊!哪像我,朝九晚九,累死累活。”秦可苦笑一声,“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回四中。如果不是H市二中没要我,我是不会回来的。”我当时满心羡慕秦可找了个“事少、钱多、离家近”的好单位,只把他的苦笑当成学霸的谦虚,恭喜了他几句,就聊别的话题了。临走前,他特地叫住我说:“我的事情也别跟你妈说,她会跟我妈讲的。”那以后,我时不时会收到秦可的消息,偶尔也聊上几句。他刚实习就带了尖子班,6月就参加了高考阅卷,7月和女朋友出去旅游,8月参加青年教师培训,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。直到2017年初,他又找我出来说要喝一杯。我在老地方等他,他一坐下就开了瓶啤酒,“我不想在S市了。杭州、深圳,去哪儿都好。”作为省会城市,S市比上不足,但也比下有余。像秦可这样高学历的人才,在这里很容易就过得安稳富足。“是工作不顺心还是感情不顺利?”我问他。他却回答“一切都很好”,我又宽慰了他几句,他一边喝酒一边吃菜,直到微微有点醉的时候,才跟我说:“我妈这个人,你也知道——我真的快受不了他们了。”我脑海中猛地回忆起秦可妈妈的形象,以及和他们相处时的情形了。秦可的妈妈是一名初中政治老师兼教导主任,还做过教学质量督查,工作上说一不二,家里大事小情也是她一人做主。秦可妈妈对儿子“无微不至”的教育,我在初中时就领教过一二——那时我妈带我参加她的朋友聚会,总是能碰见秦可妈妈带着秦可。饭局上,秦可总是黑着脸发呆,完全不像平时在班里那样活泼幽默。聚会上,秦可妈妈总是能把话题绕到儿子身上:“小时候很乖、很听话,现在开始叛逆了”。而秦可的表现确实很“叛逆”,他妈妈让他给给全场长辈们敬酒,他总是坐着不动。有一次被逼急了,还直接把自己的杯子倒扣在了桌面上,场面十分尴尬。秦可妈妈只好数落着自己儿子不好,夸饭局上别人的小孩:“你看看严立、看看霍霍,都比你有礼貌,你要好好向他们学习。”我们3个孩子只能低着头,偷偷交换着尴尬的目光。还有一次,我大早上去秦可家拿东西,他妈妈很热情,听说我要去学校吃早饭,便非要留我一起吃,“吃了让叔叔送你们一起。”餐桌上是自制面包、煮鸡蛋、牛奶和五谷粥。秦可妈妈坐在餐桌对面和我们一起,边吃边念叨秦可:“总买学校里的面包,里面有化学物质,吃了让大脑变慢,要吃就吃家里的……”随后,她又说起煮鸡蛋的讲究,说我们这个年纪应该多吃蛋黄,“有卵磷脂”,而秦可“总是不按照这个规矩吃”。接着,她又谈到牛奶,说学校的牛奶品牌不如她买的,而秦可“总是不看牌子”。最后,她说到了谷物粥,“营养好吃,但是秦可不爱吃,就爱吃瘦肉,瘦肉打了激素,加了瘦肉精,吃了不聪明……”一顿10分钟的早餐,秦可妈妈的科普,以及夹枪带棒对儿子的批评,几乎没停顿。秦可一言不发,也不回答,吃完就喊我起身走。高中毕业时,我们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约好一起出去旅行。出发那天,只有秦可一人是被他妈妈“护送”到汇合点的。见到我们,立刻掏出一些现金交给我们的班长,说这是秦可路上的费用,还一一拜托大家照顾好秦可。大家面面相觑,一脸尴尬——平日在学校里,秦可不仅成绩好,领导力也强,从组织足球赛到主持班级晚会,从来都是照顾同学们的那个角色。而此时,他妈妈完全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学生对待,还当着大家的面反复叮嘱:“东西都收拾好了没有?”
“森林公园蚊子多,让你带的花露水风油精带了没有?”
“酒店很脏的,不要用酒店的东西,妈妈让你带自己的毛巾,你带了没有?”
……秦可一言不发,小声催着我们赶紧出发。谈起往事,秦可直摇头:“那时年龄小,也就罢了。我现在都25了,她还是这样。”秦可翻开聊天记录给我看。我瞥了一眼,在一个“幸福家庭”的聊天群中,十几条未读信息,几条链接,还夹杂着两条未接听的语音请求。他翻到前面的一页,递给我——对话的开始是他妈妈发消息问他五一是否回家,秦可回复说,要参加一个会议,就先不回家了。没想到,秦可妈妈随即连珠炮似的发来消息:“哪些人去?所有新教师都参与吗?你们这一届一共有多少新教师?”“自己去还是学校统一行程?在什么地方培训啊?”“下发了相关日程了吗?多与同行交流彼此学校信息。认真学习,主动发言。”……
“会议内容是什么?关键是如何将会议内容转化为教学实践。你要趁此机会全面了解自身领域,有助于今后发展。”“你可在家庭群里发布你自己的相关消息。”“积极回复,多在群里发布自己的消息。”……
“请上传会议现场的照片。”“把你会议基本情况汇报一下。”“会议情况介绍一下。”“@秦可 把你的会议情况介绍一下。”
显然,最后的重复,是因为没得到秦可的回复。
我好奇地问:“你妈问你详细的会议内容做什么?” “没什么用,她就是想知道而已。”秦可说。秦可又随手翻了一页,递给我。我一看,是他研究生毕业之前的聊天记录,每天都会问一些问题,秦可都不怎么回答。“论文有什么进展?老师给的修改意见多吗?有哪些?”
“你在家庭群里应该多发言。”
“怎么不回答?”
“接语音与我们通话。”
“还在坚持每天跑步吗?”
“今天抽空与我们通话。”
……
我看完这串连珠炮式的问题,倒吸了一口冷气。“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,不断干涉我的生活,还说不听他们的话,就是不孝。”秦可无奈道,“是不是当老师的家长都这样?你看,小霍也是。”他提到的,是当年妈妈们聚会时饭桌上的另一个同学——但这句话把我也问住了——因为我妈也是老师。见我愣神,秦可反应过来,赶忙补充:“但你妈妈现在不逼你,也不管你。”我笑笑说,那是以前我很少说,你是没见识过曾经我和我妈是什么样的关系。我的爸妈也都是老师。我妈一直担任班主任,强势、敏感,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,地位都至高无上。小升初时我的成绩不好,我妈说话就一直夹枪带棒,数落我——“脸臭,脾气大”,“凭什么这么跟大人说话”,“不知道成天怎么在学,成绩这么差”……为此,我离家出走了两次,也说了诸多“有本事你别生我啊!”“我死了算了,我死了你就开心了”等十分伤害她的话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跟我妈的关系都很紧张,两个人都十分痛苦。直到升上高中不久后的一天,我妈突然来找我道歉。从那以后,她像变了一个人,不再逼我出席什么饭局聚会、考出什么成绩,遇事也开始尝试着跟我商量了。我也开始学会了体谅我妈。她希望我陪她去的那些聚会,我都会尽量去,按她希望的那样,给她的朋友敬酒、说漂亮话,给她挣面子。也开始认真学习,考出漂亮的成绩。“直到上大学后我才知道,原来高中时,我爸一个同事的小孩和父母吵了一架之后赌气跳了楼,这件事对我妈打击特别大,她哭了一整晚,然后就性情大变。这才让我们终于有了相对平等的和谐关系,直到现在。”秦可听我说完,感叹道:“看来都是血泪教训啊。不过想想看,我们中间最可怜的就是小霍了。好在她现在申请去国外读硕士了。她跟我说,她还要申请博士,然后留在英国,早知道我也像她一样了。”小霍一直都是诸多妈妈口中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十分优秀。她跟我联系不多,和秦可关系更近一点。不过我知道,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,在小霍妈妈面前,秦可妈妈只能“甘拜下风”。小霍妈妈是学校领导,对“优秀”有着异常的执念,从小到大,一直用高压的方式逼迫小霍学习,奥数、琵琶、民族舞,样样不能落人之后。对小霍的日常生活更是“严防死守”。秦可说,自从小霍去上海上大学后,她妈妈仿佛丢了魂儿似的,每天都要“夺命连环call”,希望能掌握女儿每天的行程,一旦找不到人,就会情绪崩溃。“她妈还不像我妈,打十几个电话就算了。”秦可自嘲了一句,说小霍她妈会语音请求、视频请求、电话轮流轰炸,锲而不舍,甚至拨打小霍同学、朋友和舍友的电话,直到找到小霍为止,搞得小霍的朋友和室友也颇有怨言。而小霍一旦接了电话,不出几分钟,就会在妈妈的“关怀备至”中崩溃。小霍跟秦可说,每次接完妈妈电话之后,她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浑身发抖地点上一支烟,默默抽完。大学期间,她的睡眠质量一直很差,一度徘徊在抑郁边缘,直到出了国、“有了时差的保护”,才慢慢好转。“还好你没出国,咱们还能做个伴。”我感叹说。秦可叹了口气:“快了。”相较而言,秦可的工作还是非常顺利的。刚回四中,教导主任就分配给了他个高一的“优秀班级”,秦可作为新老师,正好可以和学生们相互熟悉,然后一直带到毕业——教导主任的信任让秦可倍感荣幸,也颇有压力:“我才来就带课,会不会跟不上?”
教导主任说:“我相信你,高材生,可以的。”从实习听课变成了正式上课,秦可格外忙碌。听课学习、写听课笔记、熟悉学生,应付每天都有的备课任务,上课、改作业、为学生找拓展材料、守自习……此外,领导的信任还给秦可带来了额外的事务:一些学校的活动稿、总结材料,也需要他撰写或者修改。秦可进步很快,集体备课时,他提出的大纲和建议,总能得到同年级老师们的表扬。学生也都喜欢他,还有学生家长发来感谢短信——“老师,感谢您!我们家孩子说您是她遇到过的最优秀的英语老师!”在偷偷回来工作的这段日子里,除了应付爸妈,其他的事也都让秦可很满意。当然,他依旧努力给爸妈营造出自己还在大学里埋头写论文的假象,免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360度无死角地追问。等到5月底,秦可妈妈知道他毕业论文送审后,马上关心起秦可的工作事宜。当她得知儿子早就回来了、竟然宁可在外租房子也不回家住时,十分生气。从一开始的“何时回家?”“你还记得你的家在哪吗?”到后来的几百字长信息,接连不断地对秦可进行轰炸式谴责,其中一句是:“那你就这样,就和我们断绝关系吧!”然而等到第二天,又仿佛像没生过气一样,在家庭群里问:“何时可以回家?叫上姨妈,我们庆祝你找到工作。”旋即又说,改天要和秦可一起去学校拜访下曾经的两位朋友,以后好能多个照顾,还说要秦可帮几个朋友的孩子补补课……秦可也不知道该说什么,但他知道,回来了,这些就都不可避免了。“我喜欢这份工作,但是他们离得太近了。想想未来的日子都觉得无望。”2017年8月,秦可和女友猫猫领证了。多年以来,秦可妈妈一直觉得儿子叛逆、不通世故,因而十分喜欢猫猫,大概也是因为害怕这个女孩和儿子分手的话,儿子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女朋友了。当时正好四中有一个“人才招揽计划”,已婚教师会得到一定的安家补贴。秦可就和猫猫商量说,反正迟早是要结婚的,不如趁机把证领了。至于婚礼,等秦可存够了钱再办。猫猫便提议说,“毕竟什么都没有,我爸妈那边也有点不开心。我们就先不要大张旗鼓的,等婚礼的时候再宣布吧。”秦可也觉得在理。两人把打算告诉了秦可爸妈:“现在领证只是个形式,先不要跟亲友说,现在什么都没有,太委屈猫猫了,婚礼过两年再办。”然而,跟以往一样,秦可妈妈完全无视秦可的计划,邀请了在S市的一众亲戚,就在秦可和猫猫领证当天定下了晚宴。领证当天本来计划好了二人世界的小两口,就不得不回家应付宴席上的亲戚们。饭桌上,秦可和猫猫最后敬“父母酒”,秦可爸妈就借机输出自己的人生经验,从“如何当一名好老师”“为人处世的原则”到“要孝顺,不要看不起父母的生活经验”“婚后应该如何生活”,足足说了1个多小时。猫猫穿着高跟鞋,站着听婆婆的教训,腿都软了,坐下来刚想喝杯水,就听秦可妈妈说:“……你们也要感谢牛阿姨,我把你们红底照片发到群里,她立马表示了祝福,她一直关心你们,也是你们的贵人……”猫猫连笑容都挂不住了,到了家,就问秦可:“婚礼都还没有办呢,为什么要‘昭告天下’?” 秦可也委屈,爸妈要看登记照,难道他能不发吗?这边猫猫正哭着,秦可的手机屏幕又亮起来,一看,还是他妈妈发来的微信:“别忘了早点扫描结婚证和体检表发给我。”2018年上半年,秦可带的班级从高二升高三,进入关键时期。他开始很少回家,只在周末和爸妈一起去外面的餐馆吃顿饭。期间,他爸妈提出暑假要回老家去看秦可的爷爷奶奶,秦可很为难,说假期自己得补课,想等过年再回去。没想到在6月初,秦可妈妈忽然打来电话说:“你不回老家看爷爷奶奶,他们就来看你了。听说你结婚了,一定要来看看,你也趁机尽孝”。“我不是让你们先别说我领证了吗?”秦可有些压不住火。“爷爷奶奶怎能不告知?”“那你告知了,现在他们要来,又是一堆事情,我带高三啊!”“怎么能说是一堆事情?爷爷奶奶你不应该尽孝吗?你工作了结婚了,难道不该孝顺他们吗?”见儿子不回话,秦可妈妈又补充一句:“等爷爷奶奶来了,你先带他们去你单位参观,然后回家和爷爷奶奶住。”挂了电话,秦可满腹牢骚,猫猫便宽慰他说,爷爷奶奶来了只是住家里,抽空回家吃个饭就好。然而,没过几日。秦可正上着课,突然发现学生们的目光都往教室门口瞟,他一眼望去,头就大了——教室门口,爷爷奶奶和他爸妈全在,就像班主任偷偷监视学生自习一样,看着秦可讲课。秦可本来想先把课上完再去应付家人,张嘴却连着说错字,还差点咬到舌头。看了看时间,好在还有几分钟就下课了,赶忙安排学生先复习,自己走出教室。“你们来做什么……”秦可压低了声音。“你这是什么态度?”秦可爸爸不满地说,“爷爷奶奶不远千里来看你,你应该孝顺!带爷爷奶奶参观校园。”“你作为教师,应该有教师的威严。你的学生都没有专心听你讲课,之前妈妈询问你相关情况,你一直不反馈,直到今天妈妈才知道你上课的真实状况。学生不听课的情况,可以点名批评,或者通知家长进行教育……“还有,爷爷奶奶来了,你本来应该去接的,我们体谅你上课走不开,所以没让你接。现在爷爷奶奶到了你单位,理应好好接待!”秦可妈妈也理直气壮。“带我们去你的公寓看看……家里是最好的,你一直推诿不回家,是不是因为自己居住很自由、不用收拾,弄得乱七八糟?”说话间,一行人已经回到了秦可办公室,一进门秦可妈妈直接问:“哪一张是你的办公桌?”好在这是个周六的早上,上半天课之后学生就要离校过周末了,早上没有课的老师也不用来上班,十来个人的大办公室里只有两三个老师。秦可默默走到自己的办公桌,放下教案,拿上手机,说:“走吧。”“你的桌子乱七八糟的,怎么没有好好整理呢?都堆在一起,你找资料的时候怎么办呢?”秦可妈妈的声音并未压低,两个同事也抬起头,其中一个笑着说道:“阿姨,您是大可的妈妈吧?我是小方,是大可的搭档。”“你好啊!哎呀,我们家秦可给你们添麻烦了呀。”秦可妈妈又转头指责秦可:“你看看人家,多有礼貌,你就还是这样没有礼貌,教也不听。”“你们办公室还挺大咧,你的位置离空调太近了,能换一个位置吗?不然容易吹感冒……“你怎么用塑料的杯子喝水?改天妈妈给你买一个不锈钢的,塑料的喝了不好。那个小方和你一起进学校的吗?“你看人家多有礼貌,还主动打招呼呢,你要向人家学习——你带我们去你们食堂,感受一下食堂的饭菜。”……
已经下课了,不少学生路过办公室,都好奇地看着这一家五口。办公室的老师们也都陆续回来了。秦可妈妈还用批评和挑剔的语气,唠叨个不停。秦可仿佛听到有人小声说:“一堆家长来看学生的见多了,老师家长来看老师的,还没见过……”后来,秦可把这段事情吐槽给我听时说:“你都不知我当时心里有多难受——羡慕小霍啊,她说已经申请到了博士项目了,应该再也不用回来了,真好啊!”不过,秦可也说,小霍妈妈听到这消息后已经崩溃了,说小霍再也不理她了。“小霍说了,她一个月左右还是会接一次视频,‘不是故意不理她,是需要这么久才能调整好心态去面对她’。”在她们母女为数不多的交流中,小霍妈妈又开始催问女儿的终身大事。小霍就跟秦可抱怨:“我怎么敢跟她说我有男朋友了?她肯定问得更凶,明天就逼我嫁出去。”今年夏天高考结束后,我想约秦可出来聚聚。没想到他却告诉我,他和猫猫最近都在办离职和交接的工作,很忙。我开始惊讶了一下,转而又觉得这也是意料中的事儿。在他们离开前,我们见了一面。他们去了一个发展远不如S市的城市,秦可暂时在一个生源不算好的私立中学教书,而学设计的猫猫也只能找到一个平台、待遇都差了几个档次的工作。但两人脸上一点都看不出惋惜,反倒都红光满面的。“你妈能放你走?”我问。“她知道的时候,我都办完了。”秦可说。之前,秦可偶尔会转发一些跟原生家庭相关的帖子,什么《和父母沟通你有多绝望?》和《不爱父母,正常吗?》,有时候他还会附加自己的评论:“看完,我觉得我还算好的,还可以撑一撑,哈哈哈。”我开始还以为他转发这些帖子时会屏蔽他妈,但后来见他转发的《父母有哪些令人难以接受的逻辑》一文下面,他妈妈竟然还点赞了。离开之后,秦可就再也没转发过相关内容了,只是当我问他什么时候回来S市聚一聚,他就回复说:“不想回去了。”
其实,作为从小在教师宿舍楼里长大的孩子,除了秦可和小霍,我还有很多同为“教师子女”的朋友。一起玩的时候,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吐槽过自己父母的控制欲。当然最后,有的与父母和好了,有的像小霍一样远走高飞,也有像搬走前的秦可一样,默默接受着。北大教授张志学曾对光华学院70位优秀学生进行了“青少年成长规划”调查,其中一项“家庭出身”显示,将近8成的学生都来自教师家庭。成绩优异或许是作为教师家庭孩子的某种“优势”。但另一则新闻则报道,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,在出现自杀危机的学生中,父母职业是教师、医护、公务员的比例最高,而教师,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比例,是遥遥领先的。或许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,专门教书育人的老师,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大概总会更为上心些。但同时,他们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,也习惯了用各种规则规范去规训学生,高度的责任感让他们很难不滋生出“控制欲”,带到家庭生活中,难免会使亲子关系发生一些异化——而这种状况,他们往往也并不自知。我问过秦可,既然你从小就不喜欢当老师的父母,为何还要选择这个职业?他说,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或许天然就会被熏陶出当老师的基因吧,“只是我希望我能做和父母他们不一样的老师,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”。
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怀有敬意,本文中所述的长辈们,都是十分优秀的教师,作为家长,也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。可是,正是因为爱父母,才渴望和他们平等沟通,也正是因为缺少沟通,这些教师家庭的亲子关系才沦落至此。也希望未来,秦可能在他自己的家庭教育中,跳脱出职业角色,以更平和的心态教育自己的孩子吧。(编者注:文章所写的是部分教师家庭存在的状况,并不代表这个群体的所有人。)本文系网易新闻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,并享有独家版权。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【转载】。
投稿给“人间-非虚构”写作平台,可致信:thelivings@vip.163.com,稿件一经刊用,将根据文章质量,提供千字500元-1000元的稿酬。
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、事件经过、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)的真实性,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。
其它合作、建议、故事线索,欢迎于微信后台(或邮件)联系我们。